登录 | 注册
中华师氏论坛、团结姓氏兄弟、振我家声、兴我中华!
中华万家姓 >> 中华师氏论坛 >> 家谱分支 >> 浏览主题 版主
 
 源流古迹   家谱分支   姓氏人物   姓氏取名  全部分类
  回复:师姓清涧 第 6 楼

清涧师族来源
1、据《延安府志》、《绥德县志》、《清涧县志》记载:“安,原为杨氏,乃汉代关西夫子杨震之后裔,做官至陕北后定居清涧。据传安,原为北宋之老师官,群众尊称杨老师,或简称老师。宋室南迁,金朝统治华北,杨氏另一支随宋室南度,后安之次子,伟在金朝官至武功大夫、富延十一将。追赠杨安时,虑其金宋两朝关系,巩有牵连本族另一支,因有老师之尊称而易姓为师,清涧师族自此而始发,繁衍昌盛。”
2、据明洪武年间重建家谱时,惟精考得师安墓内之墓志仍记为杨安。北门河对面旧有“关中师帅”之石牌楼,即师伟之官志;金朝追封师安为忠训郎后改为昭毅郎。其三子佺承信郎,孙六人有四孙正、雄、民、旌,均授于宣节郎、太尉、校尉等职,均因师伟之军功官职而封。《清涧县志》、《师氏族谱》中均载明官职朝代等。
3、据,《渭南县志》载:“弘农杨氏震,为官清白,以‘四知’著名,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。后裔除居弘农外,散居种多,有居琅琊者(今山东半岛东南部),有居丹阳者(今陕西宜川一代),居丹阳后裔因官至武功大夫而徙居富延一带而易姓矣”。这与远祖安之墓碑志完全一致。
遵上所述,吾师姓来源,各史料记栽较为清楚,清涧师族即是杨安易姓后而得。
《清涧县志》、《师氏族谱》记载,“清涧师氏是一巨族,人口兴旺,繁衍昌盛,古有‘师一千,惠八百’之称”,后逐步又迁于陕北各县,关中韩城、华阴、富平、铜川、眉县、武功及宁夏、甘肃、山西、山东等地。定居清涧者,现涉及11个乡镇30多个村;其后裔更是人才辈出,各领风骚,彪炳千秋,布及全国各地,走上各个阶层;高级官员、文坛星秀、科技人物、企业家数不胜数;出国留学、海外创业者层出不穷,为中华文明,民族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。

师 斌 范  
二零零七年秋


作者:师志强 (2009/4/16 8:14:13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师姓清涧 第 7 楼

清涧师族家范

凡吾师族之言行,必依社会公德、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,以“八荣八耻”为准则,训导后人,启迪来者模范践行,做有影响、有威望的世家大族:

忠:热爱祖国    遵纪守法   急公奉上   严以律已
孝:以孝为要    尊宗祀事   孝顺公婆   和睦妯娌
仁:和谐宗族    友恭兄弟   不欺孤寡   文明乡里
爱:与人为善    诚信笃志   团结友爱   脚踏实地
礼:文明礼貌    忠厚公道   待人作事   知书达理
义:谦虚谨慎    光明磊落   自尊自爱   效忠大义
耕:食出于耕    小富由勤   艰苦奋斗   建功立业
读:诗书传家    崇尚科学   贤肖辈出   簪缨络绎

师族派序—元亨利贞
派序,又称“宗派”或“派语”。其方法是用若干个选定的汉字固定排列,作为每个族人所取“派号”之用。其作用为确定本族人的世系位次辈分而制定的一种方法和原则。有了派序,每个人在族中所处的世系位置就确定了。修谱必先定期派,定派序之语,是一个非常庄严神圣的大事。据载:“定派之法,始于朱子”。先在祠堂焚香先祖,后信取古书一部,用针剌一字摘取,这样反复剌摘若干个字后组成一个派序。后来认为这种方法有缺陷,一是所取字没有韵体;二是怕出现不雅之字。在明初遂改成取有诗意的五字句或四字句。古代民间把派序也称作门头字号,豪门贵族用之,一般庶民布衣不常用之。派序的制定和使用,对修谱、族人的辈分定位以及族内人际关系与交往等具有重要作用。
吾先辈在第二届修族谱时,立“派序”(字号)曰:“我始祖文政公三子六孙,族内人丁兴旺,绵绵瓜瓞,以四甲头管户盖以四甲头立字号:中吉门编为元甲号;从吉门编为亨甲号;友亮门编为利甲号;中宪门编为贞甲号。循序标题于上……,历代之昭穆而定不可紊错也”。
“派序”选择元、亨、利、贞的释译:《易·乾·文言》:“元者善之长也,亨者嘉之会也,利者义之和也,贞者事之干也。”据孔颖达疏:“《子夏传》云:元,始也;亨,通也;利,和也;贞,正也。言此卦之德,有纯阳之性,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,而得这始、亨通;能使物性和谐,各有其利;又能使物坚固贞正得终”。


作者:师志强 (2009/4/16 8:14:38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师姓清涧 第 8 楼

后面没了吗?想看一年多少世


作者:219.144.6.* (2009/8/5 13:34:27)   回复此贴
  回复:师姓清涧 第 9 楼

后面没了吗?想看一下多少世

作者:219.144.6.* (2009/8/5 13:35:53)   回复此贴
当前总数:9 每页5条 当前2/2页 [1] [2 


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,请 登录 注册 发贴.


当前在线:共19人 会员0人。列表: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  游客查看全部(19)位游客 +
本论坛网络实名:中华师氏论坛  执行时间:2,007.8 毫秒
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,与 中华师氏论坛、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
Copyright by www.10000xing.cn   中华万家姓   天驷文化
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